对比方法一的生态土壤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挑选石花菜200重量份,自然风干并机械破碎;2)在破碎的石花菜料中加入35重量份交联剂和75重量份水,升温加热,搅拌;3)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过滤剩余交联剂后烘干,破碎至粒径小于40目,即得土壤修复剂;4)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表面施加土壤修复剂,将受污染土壤表层的20 cm厚的土壤与施加的石花菜粉末通过翻耕的方式混合均匀;5)经过1~3周,实现重金属的稳定化,即完成生态土壤修复。其中,1)中升温加热温度为50℃,2)中搅拌速度为110 rpm,搅拌时间为3 h,3)中搅拌时间为1.5 h,烘干温度为100℃,烘干时间为20 min;其中,交联剂由苯磺酸和化合物II按照质量比为3︰1构成。
对比方法二的生态土壤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挑选石花菜200重量份,自然风干并机械破碎;2)在破碎的石花菜料中加入35重量份交联剂和75重量份水,升温加热,搅拌;3)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过滤剩余交联剂后烘干,破碎至粒径小于40目,即得土壤修复剂;4)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表面施加土壤修复剂,将受污染土壤表层的20 cm厚的土壤与施加的石花菜粉末通过翻耕方式混合均匀;5)经过1~3周,实现重金属的稳定化,即完成生态土壤修复。其中,1)中升温加热温度为50℃,2)中搅拌速度为110 rpm,搅拌时间为3 h,3)中搅拌时间为1.5 h,烘干温度为100℃,烘干时间为20 min;其中,交联剂由化合物I和表氯醇按照质量比为3︰1构成。
对比方法三的生态土壤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挑选石花菜200重量份,自然风干并机械破碎;2)在破碎的石花菜料中加入35重量份交联剂和75重量份水,升温加热,搅拌;3)降至室温后继续搅拌,过滤剩余交联剂后烘干,破碎至粒径小于40目,即得土壤修复剂;4)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表面施加土壤修复剂,将受污染土壤表层的20 cm厚的土壤与施加的石花菜粉末通过翻耕方式混合均匀;5)经过1~3周,实现重金属的稳定化,即完成生态土壤修复。其中,1)中升温加热温度为50℃,2)中搅拌速度为110 rpm,搅拌时间为3 h,3)中搅拌时间为1.5 h,烘干温度为100℃,烘干时间为20 min;其中,交联剂由化合物I构成。
在60 kg镉污染土壤的表面施加2 kg土壤修复剂,将受污染土壤表层的20 cm厚的土壤与施加的石花菜粉末通过翻耕的方式混合均匀;经过2周,实现重金属的稳定化,通过H2SO4-HNO3浸提法(参照专利文献CN104128363B)测试有效态的镉的下降情况。结果为:本研究提出的土壤修复方法将初始镉含量2 mg/kg降至修复后镉含量1.0×10-2mg/kg;对比方法一的土壤修复方法将初始镉含量2 mg/kg降至修复后镉含量8.0×10-2mg/kg;对比方法二的土壤修复方法将初始镉含量2 mg/kg降至修复后镉含量1.1×10-1mg/kg;对比方法三的土壤修复方法将初始镉含量2 mg/kg降至修复后镉含量2.6×10-1mg/kg。
上述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研究提出的生态土壤修复方法创造性选用的特定复配交联剂能够更好地对石花菜进行结构修饰,进而提高石花菜的吸附容量和吸附效率,实现重金属的最佳稳定化。从测试方法和对比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的效果数据可以看出,并非任意的两种交联剂复配均能达到理想的修饰效果(对比方法一和方法二),本研究创造性选用的两种特定的交联剂能够发生协同结构修饰的技术效果(详见测试方法),而现有技术中大部分交联剂复配仅为加和效应,甚至为负协同效应。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南方农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土壤,络合物,重金属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